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dongh1
首页 单位简介 新闻中心 地质勘查 工勘施工 党群工作 地勘文化 职能管理 廉政建设 互动交流
今天是: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勘文化 > 文化园地
文化园地(第二期)
编辑日期:2010/6/2  责任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编者按沙坪沟钼矿勘查进入攻坚阶段,队年初合理调配技术人员和施工力量,确保按时提交详查报告。勘查现场活跃着一批年轻人,有些还是第一次来到野外生产一线,他们干中学、学中干,谱写青春岁月华丽乐章。

本期文化园地刊载尚群同志的两篇文章,一篇介绍了沙坪沟钼矿区年轻人工作、学习和生活等情况;另一篇记录了野外地质生活体验和趣闻轶事。

 

大别山深处的找矿“娃娃兵”

这是一片美丽的大山,钟灵毓秀;这是一片冷峻的大山,山路崎岖。这里,就是位于大别山腹地——金寨县沙坪沟钼矿区。深邃的群山中,一抹鲜艳的“迷彩绿”在穿梭,与葱茏的青山融为一体。他们,就是来自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四个省份,平均年龄不到23岁,为寻找钼矿不停歇的安徽313地质队的一群特殊地质尖兵——“娃娃兵”。

临时受命   组建野战军

金寨沙坪沟钼矿在普查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仅改写了大别山东段无大矿的历史,还为该地区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规律理论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为了更好地探求该钼矿的地质特征以及332+333钼资源量,在省国土资源厅、省地矿局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安徽313地质队把金寨沙坪沟钼矿详查作为今年的工作重点,并配合全队之“智力”、“财力”,集中优势兵力,地研所、地环站、测绘、钻探、实验室、机关等多部门协同作战,由全队技术骨干张怀东工程师担负项目负责人,并抽调一批由12人组成,分别来自河南、山西、湖北、安徽等四个省份,平均年龄不到23岁的“娃娃兵”,作为野战找矿主力军,共同奔赴沙坪沟,开展为期一年的“沙坪沟钼矿大会战”。

酣战深山   以苦为乐

沙坪沟钼矿区四面环山,这里,作业点分散,沿途山路蜿蜒崎岖,碎石遍地,越野车行驶在狭窄的山道上,也令人心惊胆战。离山下最近的乡村,也有20公里的路程。所以,为了按时完成野外勘探工作,每天天不亮,这群年轻的“娃娃兵”,就乘车来到指定的地点,在项目负责人张工的带领下,他们各自忙碌起来,野外填图、钻机编录、岩芯布样、钻探等紧张有序地进行着。早晨的山色特别美丽,空气清新怡人,花香沁人心脾,但他们却没有时间驻足欣赏,背着载有GPS、尺子、记录本、指南针、铁锤等的地质包各自专注地工作着。经常,秀丽的山色在骄阳似火的烈日下,也忽然失去了“矜持”,释放着层层热情的波浪。所以,这群年轻的小伙子们常常在白天要顶着三四十度的高温,个个挥汗如雨,不下火线,坚持在野外调查。在丛林中穿梭,在峭壁上行走,在泥沼中跋涉,在悬崖边攀爬,在不知疲惫中翻山越岭,在习以为常中接受狂风暴雨的考验。都说地质队员的肤色是太阳下最健康的色彩,是啊,在这些长期与烈日、暴雨的亲密接触下,他们的肤色也蚀变成矿藏的颜色,这群小伙子也不必说了,肤色也都很健康起来。

勤于学习,兴趣广泛

野外生活单调而多彩。在这里,不仅远离了城市的喧闹,摆脱了世俗的纷扰,仿佛一下子自己与世隔绝起来。这里没有报纸、电视、网吧,这里手机常常失去信号,广播整日丢失频率,但这群年轻的地质人从来没有寂寞过、抱怨过。因为这群年轻的地质人每天都翱翔在浩瀚的知识海洋里,沉浸在学习知识的乐趣当中,项目负责人张怀东工程师,不仅用言传身教,而且,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地质“沙龙”,形式活泼,气氛热烈,这不仅很好的提升了团队的意识,而且在交流中及时补缺补差,提高业务知识。他们在交流中,及时自省,并充分调动了各自学习的积极性。有的忙于专业知识学习,有的忙于学习画图等软件的技艺掌握,有的忙于统计当日的野外资料……。他们也下下象棋,打打篮球这类的群体娱乐活动,让野外的生活多姿多彩起来。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熟悉的乐曲又在耳边响起,我知道,他们又哼起了歌,向大山深处出发了。在这片广袤的群山中,因为有这群以苦为乐,勤于钻研的大山“娃娃兵”而有生气与活力起来,他们肩负着新的几代地质人的使命,向着大山,迎着太阳,走向希望,走向地质事业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青春,在大山深处飞扬

          ——我的野外地质生活初体验

总渴望可以真正的体验一下野外地质生活,近距离感受一下山的厚重,水的灵动,地质人的风采激情。怀揣着期望,20103月,我终于来到了魂牵梦绕的著名的钼矿——金寨沙坪沟钼矿的项目部去学习、体验。

“找墓者”和“支教老师”

沙坪沟钼矿项目部位于当地关庙乡的“闹市”,所谓“闹市”,只有巴掌大小,中间一条坑坑哇哇的街道从这里穿梭,几十户人家错落有致的排列在道路两旁,每次空闲时候,和几个同事可以溜达几个来回,不过让人比较费力的事情,是与当地人的交谈了。我们项目部里的同事,来自不同省份,方言各异,而当地人又喜欢说些不好懂的土话,有一次,我们在一家小店里买些生活用品时,热情的店主忍不住和我们攀谈起来,在谈到我们时,他突然神秘兮兮的压低声音问道,“你们在这里挖到了什么神秘宝贝啊?”原来,在当地街头流传着一群外地人在当地挖到了宝贝,而且比金子都值钱,而我们又被他们认定为那群挖宝人。当我们听到店主的猜测时,都笑了笑,说道,“我们是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的,没什么宝贝,只是找到了一座大钼……”,正当我想说这些钼矿对当地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贡献时,他突然深深的叹了一口气,恍然大悟的道,“哦,原来找到大墓啦,怪不得挖到宝贝了”。当我们听到后,顿时傻了眼,并费了好多口舌才讲清楚。山里人安土重迁,在四周的山上放眼望去,墓地成片,他们竟把我们当成了考古队了。

    沙坪沟项目部里的程师傅手艺不错,他所烹饪的饭菜,丝毫不逊于那些特色的小吃。当我们美美地享受着美食时,一些“吃喝拉撒”事,在野外成了我们要直接面对事情,有时也闹出了一些笑话。我们项目部生活设备不够健全,没有下水道,即使有一些也总是时常失灵。所以,有时上厕所看似简单的事情,竟当成了一件大事。驻地没有厕所,离我们最近的厕所也在附近山脚下的关庙小学和中学里,每次我们几个人结伴而行,要走上近20分钟才到。由于去学校多了,值班的老师,有时也把我们这群年轻人当成了义务支教的老师了,所以,每次我们都可以畅通无阻地进出校门。

爬山频遭蚂蝗,填图偶遇山蛇

在钼矿普查中,地质填图是一项任务重,工作细,责任大的工作。地质填图主要是根据露头进行定点、分析、记录和描述,虽然在一般情况下浓密的树林里没有露头,但有时为了寻找地层分界点、追踪地质构造特征,钻钻丛林,登登峭壁,踏踏泥沼,攀攀悬崖也是常有的事情,记得第一次填图的时候,我对一切都处于混沌状态。早晨,我们不到七点就跟随张怀东工程师来到指定的地点,他们都各自背着地质包,手里拿着罗盘、记号笔、记录本等工具,眼睛雪亮的四处寻找,测量产状的量产状,作记录的作记录,我则傻傻的站着观看。最让我意外的是,他们为了寻找好的露头时,有时明明是沿着山脚下围山而绕,却突然掉头跑到河谷边用铁锤敲敲,用放大镜看看,又走到老乡屋后的石头上看看,有时这一奇异的举动也引起住在附近老乡的好奇,他们则远远的尾随着我们,浩浩荡荡的几十个人,好不热闹。然而,为了寻找露头,钻树丛、走山谷,有时候也难免打扰了一些其它动物的美梦。山上的马蜂我们向来是不会惹的,它们的巢穴个头较大,又悬挂在高大的树上,所以,我们往往远远的躲开。可是,最让人头痛的是一些个头不大,喜欢躲在低矮的植物上的家伙,那就是山蚂蝗了。山蚂蝗喜欢居住在阴暗潮湿的溪涧边,但是它竟然会爬树。它在树上闻到树下有猎物经过时,就会自动掉到猎物身上吸血。因此,我们填图或者看上山看钻机时,都习惯把裤脚别在袜子里,并把袜子绑紧,不让山蚂蝗钻到裤腿里。但是,有时候走累了,一不小心,它们就伺机叮住我们腿上,饱饱的吸起血来。这一切,和山里的毒蛇比起来,那就是小菜一碟了。在低洼的河谷间、阴冷的树荫深处,是山上毒蛇的领地了,但是为了找到好的露头和查看岩石的发育情况,这些地质队员也要闯闯这些危险地带。一次,我们几个地质队员在填图时,在山谷中不小心打扰了它们的美梦,看到一条色彩斑斓的花纹,头型呈三角状的蛇,警惕地昂起身躯,吐着殷红的信子,快速地钻入了树荫深处时,我们都不寒而栗起来,并庆幸及时发现了它,要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虽然,心有余悸,但是,这一切丝毫没有阻止我们勘探的步伐。

可敬、可爱的钻机工人

如果把沙坪沟比作大别山腹地的明珠话,那么,我想不仅仅是因为这里,秀美的山峰、潺潺的流水,缭绕的云雾、满天的落霞,更主要的是那些在密林中钻机的轰鸣和回荡,山谷里钻探队员盔甲上闪耀的熠熠光辉。

记得那一次,在盛工的带领下,我们来到了山上去看钻台的情况。

我们沿着村民开辟的便道,艰难的前行。有时崎岖路陡,我们只能低头顺势而爬,不断调节步伐和体力,甚至临时做条拐杖,披荆斩棘、互相搀扶。沿着工人们特意一路开挖的简易土阶,我们拾阶而上。便道两边茶树遍山,“划记而伐”字迹依稀可辨,还有不少树木已斩断晾干而堆积路边待下山整装。途中,我们还看到粗大的静静的电缆在山道盘旋,听到丛林中有工人们施工的号子声。我们就这样一路间隙歇息,一路急促喘气地前行,走了近一个小时,终于来到了机台。

机台就在靠近山顶的山脊下,钻机的钻塔越上树梢格外显眼,足足有三层楼高,哒哒的轰鸣声更是响彻山谷;机台工人和技术人员正在紧张而有序地工作着。当看到重型钻机、柴油机这些“宏然大物”和一大堆钻杆等设备材料,我不由感慨:“这是怎么运上来的?”在现场施工的张工介绍说,这是技术工人和雇请的民工花了8天时间才从项目部搬上来的!而这段路我们空手徒步也要一个多小时,太不可思议了!张工还介绍说,“为了按照预定的孔位点放置好机台,平整机台花了2天时间,钻塔安装花了2天时间,特别是为了机台生产安全,他们还用4条大绷绳从不同方位拉到机台周边的大树树干上以固定好机台;边角还用厚重的机台板和夯实的土层垫起机台,防止机台在工作时发生位移。钻机设备拆卸成块,全靠人工肩扛、手抬、拖拽着搬运上山。一次搬迁,他们一身汗一身泥,手掌磨破了皮、肩膀勒出道道血痕、嗓子喊成嘶哑,但是他们没有退缩,每当看到座座群山之巅竖立着他们亲手插起的红旗的钻机时,再大的苦他们都不感觉累。有时候就连一起搬迁的当地老乡都忍不住赞叹道:你们地质队的人真能吃苦,这些活连我们当地老百姓也感到辛苦,你们真行!当听完介绍后,看到在钻机隆隆的运转声中,他们仍在各自岗位上井然有序的工作着时,我的眼睛不禁湿润起来。他们克服了多么大的困难呀,“三光荣”精神在他们身上处处闪光,他们是可敬的钻机工人,他们是可敬的地质人……。

这群热爱地质、勇于尝试、心存高远、敢于攻坚的地质人,他们的青春在大山深处飞扬,他们把“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光荣传统在大山深处薪火相传。

 

 

 
首 页 | 单位简介 | 新闻中心 | 地质勘查 | 工勘施工 | 党群工作 | 地勘文化 | 职能管理 | 廉政建设 | 互动交流
版权所有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 Copyright © 2007-2011 www.ah313.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地 址:安徽省六安市佛子岭中路103号 邮 编:237010 电 话:0564-3315046 皖ICP备0750309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