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dongh1
首页 单位简介 新闻中心 地质勘查 工勘施工 党群工作 地勘文化 职能管理 廉政建设 互动交流
今天是: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勘文化 > 文化园地
文化园地(第八期)
编辑日期:2013/1/16  责任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编者按:今年六安的冬天格外冷。皖西地区,特别是大别山里,雪,已经落了几场。尽管风雪大、寒冬冷,但地质队员和钻探工人们仍奋战在野外第一线,他们不怕吃苦、不惧严寒、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精神,实在让人感佩。在这个寒冷的冬天里,细细品读这两篇文章,我们分明能感受到一股暖意从字里行间涌来,那是他们要把这一腔热血,献给大地,献给祖国的地质找矿事业!

 

冬季:大别山深处找矿人的一天

 

踏残雪出发

 

雪山上记录

 

雪地密林中取样

新年前的一场大雪还未融化,残雪仍像一层厚厚的棉被覆盖着大山。新年伊始,雪后初霁,在阳光的映照下,大别山变成粉妆玉砌的屏风,绵延不绝地横亘在皖西大地。可是,这种美景只能属于来此旅游的游客们,对于地质工作者,这种美景无疑为野外工作增加了难度。

位于大别山腹地的安徽省金寨县青山镇洪冲的一个小山村,驻扎着313地质队的一支13人的化探项目小组,他们为了赶在春节前完成110000化探剖面野外工作,仍坚守在这里。

天刚蒙蒙亮,一切都沉寂在睡眠中,连公鸡的啼鸣都显得懒洋洋的。可是该队的地质队员们,匆匆吃过早饭便开始一天的工作。天寒地冻,雪山路滑,大家不得不把自己裹得严实一些。他们的工作是上山采取岩石、土壤样品。虽说工作要求简单,只要依照地形图和GPS顺着剖面线边走边取样品,但是身上的样品会越取越多,越背越沉。每隔40米取一个样品,一条2000多米的剖面线就得取50多个样品,半天下来,每个人身上都挂满了白色的样品袋。地形图上显示的是一条直线,可在实地却布满沟壑、陡峭嶙峋的山坡和深浅不一的溪流,荆棘丛中还布满厚厚积雪,队员们要一边攀援一边在雪山上寻觅取样点,为了按图索骥取准样品,每取一个样品,他们都要迂回很多冤枉路。

中午时分,队员们取出背包里的凉馒头,算是一顿午餐。“这就是我们的工作性质,你不这么干还能怎样呢?” 化探组长夏工如是说。他们戴上帽子和手套,用手臂遮住脸部以防划伤,穿越过密密的山林,为寻找到岩石的露头,还得在点位周围扒开积雪寻找。有时目标点位于陡峭的山坡上,队员们不得不手脚并用爬上陡坡,有的坡度竟超过80度。如果是刚下过大雪,积雪都没过了膝盖,即使在这种艰难困苦的条件下,队员们依旧没有退缩,依然在野外开展工作。

大山里总是寂静荒凉的,只有哗哗的溪流不停地唱着歌儿,这也许为生活单调的找矿人带来了些乐趣,可是,如果取样点隔着溪流,那一定成了可怕的事。队员们得脱了鞋袜,淌过零下四五度的溪水,脚被冷水刺得生疼,过了河用手套把脚擦干穿上鞋袜接着前进。就连当地老乡都佩服地说:你们的工作辛苦啊,我们都没这么走过山路。

下午四点多,队员们背负着四、五十斤重的样品返回了住地,这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大家说说笑笑,丝毫没有感到刚才还遭遇着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此时,放眼远眺,大别山深处依旧白雪皑皑、泉水叮咚,和着婉转的鸟鸣,构成了一首悦耳的赞歌,只有地质队员才知晓,这是在为他们一天工作的胜利而歌唱。

(图文/陈泰年  李延平)

 

 

天寒地冻忙开钻

 

钻塔安装

胡德军机长与工人正在施工

新年元月8日,是313地质队第一工程处2号机全体职工最开心的一天,因为终于盼来霍邱范桥铁矿勘探ZK215号孔开钻的大喜日子!

   为了这一天,全机组人员于20121212就将钻塔、钻机等设备从金寨沙坪沟钼矿搬到霍邱县范桥镇铁矿。可是,天有不测风云。第二天一大早就下起了雨,且连续多日后又下起了雪。泥泞的道路使得钻塔、钻机根本无法继续搬运和安装。职工着急,胡德军机长更急。队领导一再叮嘱:雨雪冰冻天气下,更要注意安全生产,不能冒险施工。但也不能闲着,更不能放假。于是,胡德军征求了第一工程处负责人意见后,决定利用这段时间“充充电”。他组织大家每天学习,集中学习了十八大报告、学习钻探安全生产知识。

胡德军机长是位优秀共产党员,从事钻探工作20多年了。曾率领机台完成多个急难险重任务。遇到这样天气他知道怎样积极应对。为做好防寒保暖工作,他派人购置了军用棉大衣、棉鞋、取暖器和牛羊肉、生姜、大蒜等食品,保障了职工生产、生活。

1228,雨雪初霁,胡机长就带领大家踏着泥泞,用小板车将塔材运到孔位,顶着刺骨寒风安装钻塔,尽管工人们冻得瑟瑟发抖,握着工具的双手不听使唤,可是工人们在胡机长带领下争着轮流上塔安装。天气寒冷,为做好安全施工,胡机长为大家配备了统一的安全带、安全帽、军用防滑鞋,地面上安排监护人员,全神贯注地指挥塔上人员密切配合。18.5米的钻塔从搬运到安装总共只用了一天半时间。大家发扬连续作战精神,采取车拉、肩扛、人抬等多种办法,将钻机、柴油机、水泵及钻具“肢解” 后运往孔位再重新安装。速度之快,劳动强度之大,都创下了钻机搬运、安装之最。其主要原因是孔位距离堆放设备的转运站近一公里,且全是田间土路,机动车根本无法行驶,原本湿滑的泥土加上积雪,空手行走都十分艰难,稍不小心就会摔跤,何况工人们身负冰冷重物呢。为了防滑,工人们还将草绳捆在鞋上,行进中工人们采取手拉手的办法,一步一个脚窝地前进。在这里不难看到:“铁人”精神和“三光荣” 精神在他们身上熠熠闪光。

(文/韩成杰  /李延平)

 
首 页 | 单位简介 | 新闻中心 | 地质勘查 | 工勘施工 | 党群工作 | 地勘文化 | 职能管理 | 廉政建设 | 互动交流
版权所有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 Copyright © 2007-2011 www.ah313.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地 址:安徽省六安市佛子岭中路103号 邮 编:237010 电 话:0564-3315046 皖ICP备0750309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