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dongh1
首页 单位简介 新闻中心 地质勘查 工勘施工 党群工作 地勘文化 职能管理 廉政建设 互动交流
今天是:      站内检索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地勘文化 > 文化园地
文化园地(第九期)
编辑日期:2013/1/16  责任编辑:管理员    阅读次数: 次  [ 关 闭 ]

编者按:近年来,313地质队在为六安经济发展提供资源保障和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方面所做出的成绩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同时,也激发出皋城人民对“探宝人”这个群体工作生活情况的关心和对他们默默奉献的意义的思考。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记者的镜头,看一看媒体是如何进行“探秘”的。

313地质队工作探秘:常年野外钻探的“探宝人”

周集铁矿勘探一角

奋力拧开钻杆丝扣

工人正在下钻

工人正忙着灌泥浆

继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队长程抱银荣登中国好人榜后,一群默默奉献的工作者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他们就是常年奋战在野外辛勤工作的地质人。111日,六安市新闻网记者在队党办同志陪同下来到霍邱周集铁矿勘探现场,深入了解了地质人鲜为人知的工作、生活情况。

  绿色塔棚下钻杆、泥浆——“舞蹈”

  到达周集铁矿勘探钻探场地,形似烟囱的一座座钻塔印入眼帘。这就是钻探工人工作的一台台钻机,而墨绿色的塔布是用来遮风避雨的,在室外气温已经零下的情况下,钻工们借助塔布、棉大衣、稻草和一小台电暖器、蜂窝煤来取暖。”313地质队的青年地质员邹声训指着一座座钻机说。

  我们走近一座马达轰鸣的机台,掀开布帘,只见4名浑身上下粘满泥浆的钻工正在忙着下钻,就是用钻机将18米长的钻杆吊起后,一根根下到钻孔里。每下一杆钻杆,孔内都会喷涌出大量浮白色泥浆,四溅的泥浆飞溅到工人们的衣服鞋子上,稍不注意满头满脸也会沾到泥浆。

  泥浆最主要作用是保证钻进时孔内润滑和包裹岩心。飞溅在机台板上泥浆非常湿滑,稍不小心就会滑倒。这无形中也给工人们作业加大了难度,他们既需要用管子钳用力将钻杆丝扣拧紧,又需要注意脚下防止滑倒,劳动强度很大。面对作业平台上这么多的钻杆、泥浆,是何等艰难。

当笔者要求进入帐篷内拍摄时,工人们都会示意:里面非常滑,他们在里面习惯了,钻探工人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默默的奉献。

  技术娴熟、紧跟形势——“学习”

  钻探工人在提、下钻作业时,一名工人要爬进活动工作台,从2米处向塔上升起,塔高23米,人要升到18米左右。这名工人需要上到塔顶将钻杆接头和起管器链接起来。 “刚开始上去的时候,都说会有点紧张,现在习惯了。”刚从塔上下来的工人王刚笑着说。

需要换钻头时,都得提一次大钻,就是将几百米深钻杆一一提上来。开动钻机、将起管器对准钻孔,拧开管子螺丝扣,高处作业的工人,要与机台上的3名工人协调配合,他们每个动作迅速、十分娴熟、配合默契,一丝不苟。发动机的轰鸣,零下的温度,手握冰冷湿滑的钻杆,他们浑然不顾,用自己的辛劳和智慧换来钻探进尺顺利进行。据一位带班班长介绍:“每个班次能打30——40米深。完成一个600——800米的钻孔,一般需要一个月,而且质量要保证,“每钻进100米深,孔斜不能超过1度。工人们需要在钻进过程中凭着技术和经验控制钻孔角度,直到最后完成600——800米的设计孔深,这台钻机已钻进500多米了。”为提高工作效率,他们一般实行三班倒工作制,严寒的冬季,上大小夜班的滋味可想而知,他们几乎全年都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如果在山区钻探,他们还要先爬上高山后进行作业。

胡德军是313地质队的一名老钻探机长了,至今已经在地质队钻探工作岗位上奋战了20多个年头。黝黑、粗糙的肤色和额头上深深皱纹,是他常年从事野外钻探工作最好的印证。2013年元旦之前,他带领钻探队从金寨沙坪沟钼矿又转战到霍邱范桥铁矿,可是,一场大雪封住了霍邱县范桥镇通往施工工地道路,但他们没有因此放假。他一边组织工人们学习十八大精神,学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一边积极应对雨雪冰冻天气。他为工人们准备了牛羊肉、生姜、大蒜和军用棉大衣、棉鞋。元旦天气刚晴,他就带着工人们冒寒严、踏着泥泞将钻塔、钻机及钻具搬运到工地,在刺骨的寒风中立起了高耸的钻塔,这才迎来元月8日开钻的大喜日子。他的钻机座落在乡村的田埂上,当记者弃车步行,费尽周折找到他时,他正在轰鸣的机台上指挥大家施工呢。我们钻探工人也要不断允电,钻探任务再忙,也不忘学习钻探安全生产业务知识,学习党最新的大政方针,只有这样,我们这些在野外探矿人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胡德军说。

  野外工作 最想——“回家”

  作为地质人,常年在野外工作,最多的也只能一星期见一次家人,而最少的可能几个月才能见一次。

  当记者问到胡德军新年愿望是什么,他说:争取年前把这个钻孔工作结束,回家好好和老婆孩子过个年。妻子带着孩子们在外地上学,胡德军常年在野外,根本无法照顾家庭,所以,能回家过年团聚成为他最幸福、最期盼的事情。

  1986年出生的地质员邹声训,是江西人,毕业以后进入313地质队工作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刚结婚两年多来一直工作在霍邱周集铁矿。因工作忙很少回六安,更别提回江西了。元旦都没有时间回去,自己手上有十多台钻机编录的活,迟早要做。虽说已经在六安买房安家,但2岁的孩子现在仍在老家由爷爷奶奶带着。谈起他妻子时小邹风趣地说:我们是高中同学,她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以后,看到我到313地质队来了,她也就跟随我来六安找工作了,当时她陆续投了十几份简历,没曾想第一个公司就录用她了!说话间,憨厚踏实的邹声训充满自豪。

  地质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很难接触到外面的女孩子,回家的机会也不多。邹声训开玩笑说:你们如果有认识的好的姑娘也给我们地质队的小伙子介绍介绍,不过不能说我们是搞地质的,要不人家知道是地质人,平时不怎么回家就不来了。

  工作艰苦 待遇——“满意”

这样艰苦的工作,待遇是怎样呢?记者在 zk2125钻孔见到了叶明机长,,向他了解到,像在这里工作的钻探工人,一天工资也就100元,一个月可以挣到3000元左右。钻探工人潘同祥对记者说:我们这里包吃包住,每天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公司也帮我们买保险。我们对目前的收入还挺满意。既为钻探工人又是钻探承包人的张伟说,在霍邱铁矿勘探,上两台钻机自己得投入100多万,如果不很好控制,打得钻孔没达到设计要求,就需要自己承担损失。工人们在这种环境下辛勤的工作,挣钱不容易。在钻进过程中技术要求高,每钻进100米的深度,孔斜不能超过1度。

据介绍,最近来,313地质队找矿捷报频传,地质科研国内领先,服务地方有口皆碑,地矿经济一路上行,单位在连续三年总收入超过1亿元基础上,其中2011年、2012年总收入均突破2亿元大关,职工收入、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地质人们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国家探矿事业的发展,忍受着严寒酷暑在条件艰苦的野外生产一线默默耕耘。虽然不是所有的地质人都能让大家知道他们的名字,但是和中国好人程抱银一样,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换来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众多的好人就在我们身边。

(此文登载在六安市新闻网)

      (文/记者 丁白贺   /李延平

 

 

 
首 页 | 单位简介 | 新闻中心 | 地质勘查 | 工勘施工 | 党群工作 | 地勘文化 | 职能管理 | 廉政建设 | 互动交流
版权所有 安徽省地质矿产勘查局313地质队 Copyright © 2007-2011 www.ah313.cn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龙讯科技
地 址:安徽省六安市佛子岭中路103号 邮 编:237010 电 话:0564-3315046 皖ICP备07503094号
您是第 位访问者!

皖公网安备 3415010200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