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情怀叫坚守,有一种力量叫责任,有一种表白叫“国庆我在岗”。在举国上下欢度国庆日子里,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重点项目现场正热火朝天、奋战正酣,各条战线正有条不紊扎实推进,用别样的方式,向伟大祖国75周年表达祝福,用实际行动彰显“地质报国、找矿立功”的责任与担当。
安徽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地:奋勇争先抢进度 保质高效展风采
国庆的皖北大地,处处充满丰收的气息。安徽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施工现场一片繁忙。在阜阳项目部,为发挥313地质队钻探先锋作用,从项目开工后,大家就开始了“与时间赛跑”。从前期的统筹谋划,到施工方案、施工标准和人员配置等具体部署都有条不紊地推进。他们对战高温,不畏风雨。无论是冒着40度高温天气,还是狂风骤雨,他们为了保证施工进度,依然坚持全天作业,工期、质量、安全一样没拉下;他们专业看家,技能守业。相较于传统地质勘探,该项目对土层的采取率要求极高,难度不小。在进行全过程全取芯钻进中,如何保证深孔的垂直度、高取芯率等方面的挑战不断。项目部组织精干力量,制定严谨的技术方案,借鉴成功经验,克服场地、地层、技术等条件的制约,保质保量开展了施工工作。与此同时,亳州部分、宿州部分等项目也在这个假期紧锣密鼓的进行。截止目前,安徽省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阜阳部分)项目完成设计总工作量80%以上。

图为:宿州项目部
黑龙江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工地:千里奔赴黑土地 实干笃行做标杆
进入10月,在我国最北方的黑龙江地区就开始出现了霜冻现象。而不远千里奔赴的313地质队技术人员放弃与家人团聚,满怀激情地坚守在黑龙江地面沉降监测网项目部上,在保障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利用晴好天气,赶时间、抢进度、抓效率,奋力推进项目建设。
黑龙江地面沉降监测网建设项目是我队主动走出去、发挥钻探优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逐渐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举措。该项目合同金额2816万元,设计总进尺29381m,共承担9座基岩标组和6座分层标组共15座标组的施工任务,施工场地分别位于香坊区、汤原县、友谊县、宝清县、饶河县、同江市、虎林市。中标后,我队立即组建了项目组,由探矿所副所长蔡正水、水勘院副院长刘伟带队,负责施工设备的组织、现场协调、技术支持、后勤保障等。截止目前,共完成基岩标组2座,分层标组6座,合计17500米,采取岩芯7800多米。

图为:黑龙江项目施工现场
图为:技术人员交流
霍邱县吴集铁矿北段外围铁矿普查项目:野外坚守迎国庆 地质报国显担当
“十一期间,小伙子们放弃休假,全部在野外一线。争取时间、加快进度,力争在新一轮战略性找矿行动中多出成果。”国庆期间,以霍邱县吴集铁矿北段外围铁矿普查为代表的地质找矿项目场地一片热闹,钻机轰鸣,技术人员坚守一线,检查岩芯,进行地质编录等技术工作,了解钻探地层难度和进尺情况。
该项目属于安徽省战略性矿产找矿行动专项攻关工程第一批地质勘查基金项目,主要是以沉积变质型铁矿为主攻目标,根据矿体形态及分布特征,采用物探、钻探等方法技术手段,进一步追索控制矿体,初步查明铁矿体地质特征及矿石质量,估算推断资源量,实现“增储上产”。
该项目由矿权办牵头,探矿所、物化探所、地环所、实验室等相关单位承担。目前已经开始实施第一批工作量。
与此同时,地环所承担的金寨县老湾铅多金属矿普查项目也一刻不停歇。该项目是局委托的自有探矿权勘查项目。“十一期间,我们满负荷运转,希望早日取得找矿突破。通过近期和正在施工的钻孔中,我们发现几十米黄铁绢英蚀变带,这些强蚀变带是寻找斑岩型矿床的重要线索,为下一步工作提供方向。”地环所所长王奎高兴地说。

图为:国庆期间,副队长郝越进与项目负责人苏晓静查看岩心

图为:金寨县老湾铅多金属矿普查项目强蚀变岩心照片
霍邱县范桥镇范桥村大庙组田间开裂调查:发挥专业优势 履行社会职责
“我们9月19日组织人员进场施工,目前已钻进145米。由于工期紧、任务重,施工环境复杂,所以,国庆期间加班加点,力争提前完成任务。”在霍邱县范桥镇范桥村大庙组的一片农田,当地村民反映地面出现大面积开裂现象,当地政府邀请313地质队进行地质勘察,寻找原因展开治理。工程勘察院承当主要施工任务。
在现场,年轻的项目负责人汪洵自开工以来,他每天盯在现场安排施工,检查安全,认真编录,搞好后勤生活保障等工作。下一步,地环所将组织专业技术精英开展抽水试验,进一步了解地下水变化情况,找出田地开裂谜团,解决好老百姓急难愁苦的事。(综合/尚群 图/胡洪飞、刘伟、苏晓静、姜晓周、周旭东)
图为:技术人员进行地质勘察
|